2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意见》明确指出,要鼓励企业开展港口混矿业务,增加港口库存,发挥港口库存对资源保障的缓冲作用,并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强国际铁矿石资源开发合作。
《意见》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钢铁工业仍然存在产能过剩压力大、产业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产业集中度偏低等问题,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推进钢铁工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促进质量效益全面提升。
近年来,我国有多家港口企业开展混矿业务,打造铁矿石混配与分拨中心,并且先后与国际矿业巨头如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力拓、FMG等展开合作,取得傲人成就。据港口圈了解,大连港是国内首个具备“保税混矿”资质的专业化矿石码头,保税混矿国际中转量位居全国第一。2020年9月22日,力拓和大连港开展了中国港口首次多国别、多矿种“保税混矿”,并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2021年9月27日,辽宁港口、东北外运、上海钢联与多家国际知名矿商举办研讨会,开展“保税筛分 国际中转”业务,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东北亚铁矿石混配及分拨中心。同时,淡水河谷在国内港口首次落实保税混矿业务,就是由大连港集团牵头。
我国港口混矿产业近期发展迅速:青岛港混矿业务被誉为“董家口标准矿“;烟台港矿石公司开发高精度全自动混配系统,使烟台港成为全国唯一以专业化流程线方式对四种物料进行精确混配的港口,无一不印证着港口混矿业务在我国的广阔发展前景。 (本文转自港口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