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当前,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其主要原因是物流环节的损耗太大。而使农产品物流服务从粗放式经营转变为集约式经营,可以大大降低农产品的损耗率。 近期,我国农产品价格呈现普遍上涨的态势。为保证居民消费价格稳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降低流通费用的十项政策措施。 北方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耀球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物流行业的粗放式经营造成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损耗严重,继而致使城镇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 近期价格上涨源于季节性因素 针对近期农产品价格上涨,王耀球认为,天气寒冷、道路不畅等季节性因素是造成农产品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这是自然规律所致。农产品的价格波动随季节性变化呈现相应变化。一般来说,农业种植业的产品以及农业养殖业的产品到冬季都会有一波上涨趋势,因为冬季是农产品供应的淡季,生长时间较长。 同时,随着冬季到来,天气原因造成了很多高速公路无法始终开放,物流绿色通道的畅通受到很大影响。目前,在内蒙古、山西、河南等地农产品的流通都受到了很大影响。 此外,由于天气寒冷,以果蔬产品为代表的农产品损耗率加大,这就使得有效供给部分减少,继而导致价格上涨。 粗放经营导致物流成本过高 王耀球认为,当前,我国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流通环节成本过高的原因在于,农村种植户过于分散,没有形成专业化的种植基地。降低流通过程中费用的难点在于,在农产品的流通和加工包装过程中过于粗放,一个袋子中可以装入各种蔬菜,这就造成了不同蔬菜之间相互挤压、损耗率大的结果。“目前我国果蔬产品的年损耗率大概达到了34%,而且冬季的损耗率还会高于这一平均指标。”王耀球说。 “目前我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农贸市场的形式存在,物流服务体系是分散、个体的经营,这就需要规模化、集约化的管理。”王耀球认为,使农产品物流服务从粗放式经营转变为集约式经营,可以大大降低农产品的损耗率。当前,我国高速公路网络如此密集,政府也采取一系列措施减轻物流企业成本,但农产品价格仍然持续上涨,其主要原因正在于物流环节中的损耗太大。 如何使物流行业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王耀球认为,应当鼓励城市大型超市的采购商将其采购环节直接延伸到农业生产基地,既在当地收购货源,同时也在当地进行流通加工包装,作防冻害处理,减少再流通过程中的损失,提升出园蔬菜的质量并加强流通中的保护力度。 “相较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将物流产业发展得更加系统化、人性化、精细化,我们的物流系统在硬件上并不落后,但在物流管理的每个环节上还都存在粗放式经营。”王耀球呼吁,物流企业要逐步实现专业化和规范化。 治本之道在于建立现代物流体系 对于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降低流通费用的十项措施如何能够成为真正的惠民政策,王耀球表示,这一政策是十分正确的,但政策规定要与企业自身的有效运作和科学管理相互结合起来。“如果不能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那么这些政策文件就会成为纸面上的东西,难以落实到实处。” 王耀球强调,保证城镇农产品供应充足,我国要建立现代物流体系;建立这一体系需要首先建立现代农副产品的供给基地和规范运作的集贸市常有了农业生产基地的规模化,以及农产品集贸交易活动的规范化和管理科学化,才能把政府惠民政策的利好逐渐传递到物流环节的末端,确保政策最终落到实处。
|